jjjustin

优优_Yoyo:

奥斯卡与玛莉——凡尔赛的白玫瑰与红玫瑰


十八世纪末的法国,表面看似繁荣,实际上贵族阶层的腐朽已经在渐渐将曾经强大的波旁王朝瓦解。在这个旧时代与新时代交界点,从巴黎到凡尔赛,各式各样的人物不断地登场、退场,虽然大多已悲剧结束,但不同的是,有的人是悲壮的,而有的人却是悲哀的。每一个新旧交替的时期都注定会有被历史铭记的人物出现,不管他们最后结局如何,都留下了故事让后人或歌颂或借鉴。

 

 

奥斯卡篇——

 

出生在世代出武将的杰尔吉家,似乎从她一来到这个世界就被赋予了保卫法兰西皇室的使命。1755年12月25日,世代统率王室军队的杰尔吉家,迎来了第六个女儿的出生,她用响亮的哭声向这个世界打着招呼。求子心切的杰尔吉将军激动地认定这次一定是个儿子,然而当他看到襁褓中的女婴时,表情顿时阴沉了,冷冷地说“武将之家不需要女儿”。在他正准备转身离开时,眼中闪过一道光,他立刻笑着抱起刚出世的女儿说“我决定了,你是我儿子,你的名字是——奥斯卡。”正是父亲的这个决定,开启了奥斯卡非同凡响的人生。奥斯卡,意为神与剑。从小被当成男孩教育的她,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普通女孩应得的幸福,却也在同时获得了普通女孩不曾感受过的精彩。她的人生道路布满荆棘、坎坷不平,但就如她的名字,神指引着她的方向,剑为她斩去所有迷茫。

十四岁的时候,奥斯卡以她惊人的胆识与气魄、精湛的剑术,胜过了其他将军的儿子,成为皇家近卫队队长,负责保护与她同岁的刚嫁到法国的奥地利公主玛莉·安东妮德,也就是当时法国的太子妃,后来路易十六的皇后。

虽然从小被当成男孩养育,但奥斯卡毕竟是个女孩,而且是个无比俊美的女孩,金色的卷发,澄澈的蓝色眼眸,白皙的皮肤,若是她换上女装,美貌也必定会胜过许多女孩吧。这样的一个女孩,却要让她放弃她本该拥有的安宁的幸福,拿起剑去保护其他人,对她来说是残忍的。而她从来都是独自吞下委屈和泪水,成熟冷静地为他人着想,温柔却又坚韧地保护着身边的人。最能了解她心情的,是和她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的安德烈。安德烈是杰尔吉家保姆的孙子,但奥斯卡从不把他当下人看,两人从小就是很好的朋友。奥斯卡成长的路上始终有安德烈的陪伴,她不为人知的辛苦也只有安德烈清楚地懂得。安德烈深爱着奥斯卡,但碍于自己的身份,只能将爱意藏在心中,用行动表达他的爱,一直守在她身边支持她、保护她,哪怕舍弃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奥斯卡对安德烈也有很深的感情,但是是作为朋友、亲人、知己的感情,这样的感情已经让安德烈知足,对他来说,能够守护她就是此生最大的幸福。

奥斯卡担任近卫队队长后,不辱使命,多次救玛莉·安东妮德于险情之中。她们的第一次见面,就是一个戏剧性的开端。玛莉·安东妮德出嫁法国的路上,因不舍远在奥地利的母亲,和女仆互换衣服,想独自逃回奥地利,却不知这一切都是居心叵测之人早就安排好的戏码。假扮成女仆的玛莉公主以为自己逃过了这场婚礼,却在逃跑路上被埋伏着的逆反分子劫持。早已发现情况不对的奥斯卡及时赶到,打退歹徒,救下玛莉公主,将娇小的玛莉一把抱上马,护在自己身前,向凡尔赛宫疾驰而去。这才总算避免了一场闹剧的发生,也可以说是避免了法奥两国的一场战争。

奥地利最美的公主成为法兰西的太子妃,是大家期待已久的事。玛莉沉鱼落雁的美貌与高贵优雅的气质一时间便征服了法国的贵族,加上她太子妃的身份,更成为整个凡尔赛宫的焦点。而这些并不是她渴望的,路易·奥古斯特的懦弱内向也让她失望。奥斯卡英雄救美的举动深深吸引了玛莉,尽管事后得知奥斯卡也是个女孩,却也不减玛莉对奥斯卡的仰慕之情。

经过救回王妃这件事,让原本就很受欢迎的奥斯卡更加引人注目了。她不仅仅是英俊的年轻将军,更是智勇双全、能带给皇室安全感的近卫队队长。凡尔赛宫中的各种贵族妇女都对奥斯卡充满幻想,虽然知道她是女人,但似乎比男人更有魅力。

对于初到凡尔赛的玛莉,奥斯卡只觉得她是个任性的小公主,在她身边履行着保护她的使命。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奥斯卡被玛莉的天真率直和倔强打动了,保护玛莉不再只是任务,也是自己心甘情愿的事。奥斯卡对玛莉许诺,会一直守护她。“在这个凡尔赛宫,大家都会隐藏自己真实的想法,表露出来的都是自己希望别人看到的的,太多人都戴着虚伪的面具。只有玛莉·安东妮德殿下,从不掩藏自己的感情,是那样率真可爱,又那么容易受到伤害。我会和我这把剑一起保护她,不让她受伤,让她一直这样快乐地生活下去。”这是奥斯卡所说的。

在奥斯卡和玛莉十七岁时,一个叫菲尔逊的人闯进了她们的生命。这个来自瑞典的贵族青年,玉树临风、博学多才,轻而易举就夺走了玛莉的心。而正是他们两人的爱情,也成为后来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线之一。

奥斯卡没有食言,在玛莉身边保护着她以及法国皇室。然而安宁的时光总是短暂,贵族阶层对人民的剥削日益加剧,朝廷的腐败日益漫延。巴黎的街道四处是无家可归的饥饿的人、病死的人,凡尔赛宫里却依旧歌舞升平,奢靡不减。百姓连每天的面包都不够吃,贵族妇女们却在用昂贵的珠宝和丝绸装扮着自己。面对这一切,奥斯卡开始意识到,真正需要保护的,不是皇室和贵族,而是穷苦的平民百姓。

贫民窟里饥饿小孩的哭声在刺痛她的心,而宫殿舞会上贵族妇女身上的珠宝闪耀的光在刺痛她的眼睛。奥斯卡不堪忍受这一切,辞去了皇家近卫队队长的职务,申请下调为等级低了许多的卫兵队队长。近卫队里都是贵族子弟,而卫兵队中皆是平民百姓的儿子,相比近卫队,卫兵队要难管许多,甚至可以说是她一个女人无法驾驭的。但奥斯卡已经下定决心,她要保护占全国人口96%的平民,而不是充当占人口4%的贵族们剥削百姓的武器。

卫兵队的士兵得知他们的新队长是一位美貌的贵族女子,心中升腾起蔑视、戏谑、憎恶等各种各样的情感,但奥斯卡最终还是以她的人格魅力和出色的能力感染了所有队员,并在安德烈的帮助下,把原本懒散无纪的卫兵队变成一支训练有素、有战斗力的队伍。

民众抗议贵族的声音越来越大,巴黎开始出现革命队伍攻击军队的现象。奥斯卡接到命令,要她率领卫兵队前去镇压。但奥斯卡来到卫兵队的目的就是保护平民,她无论如何也无法把剑指向百姓。于是她毅然选择放弃曾经的荣誉,放弃她的伯爵爵位和封地,摘下胸前皇家的勋章,带着她的卫兵队投向了革命军一方。

她对于背叛自己父亲和与自己感情甚深的玛莉皇后,心中感到无比痛苦,但是也对自己的选择不后悔。她告别了曾经的一切,只有一个人是无法告别的,那就是永远无条件支持她的安德烈。无论奥斯卡做出什么样的决定,走怎样的路,安德烈都会不离不弃地在她身边支持她。

舍弃贵族身份的奥斯卡,和安德烈之间再无身份地位的隔阂,她总算可以让安德烈多年 的感情和付出有所回报了。两人带着共同的理想和信念,还有这许多年累积下来的坚固感情,在法国大革命爆发前夜,走向了婚姻的殿堂。

1789年7月14日,法国大革命爆发,奥斯卡和安德烈率领革命军参战,双双战死在前线,用他们的鲜血铺垫着革命的道路。

奥斯卡的一生是美丽而又悲壮的,让人为她心痛不已。

“生为一个女人,能够这样在广阔的世界里活着,见识到这样的人生道路,我从心底里感激。如果我被当成一个女性而教育长大的话,就会跟姐姐们一样,到了十五岁就嫁人,然后生小孩、养育小孩,每天优雅地弹着竖琴、唱着诗歌,到了晚上就装饰得美美的,在社交界陪笑交谈,拿着绢或黑天鹅绒的手帕,擦着玫瑰味道的香水,带着阿拉伯图案的化妆箱,还有足以令人踹不过气的化妆品。但这些东西毕竟和我无缘,因为我是战神玛尔斯之子,因此要把自己奉献给剑,终生以此为志向。这就是我的幸福,是我作为一个军人的幸福。”奥斯卡曽这样说过。

对于一切的痛苦,她都勇敢地承受,即使幸福是那样如履薄冰,她也不放弃每一分一秒能够感受幸福的时间。对于命运,她不曾抱怨,却也不曾屈服。

她就像白色的玫瑰那样高洁而坚韧,用花茎上的刺保护着自己孤独骄傲的内心。平静却又灿烂地绽放,凋零后留下绝世的芬芳。

 

 

 

 

 

玛莉篇——

    

玛莉·安东妮德(既玛丽·安托瓦内特)原本是奥地利公主,十四岁时嫁到法国,成为法国王储也就是后来的路易十六的妻子。

十四岁的年龄,就远离自己出生、长大的地方,来到陌生的国度,顶着“太子妃”这个沉重的头衔,开始与曾经不同的生活。到了法国,一切物品都换成了法兰西制的,衣服、头饰、戒指、十字架、手绢,都不能再使用奥地利制的了,就连最爱的母亲留给她的纪念品,都不被允许留在身边。人们只注意着她穿着华丽礼裙出现在凡尔赛宫的鲜艳亮丽的身影,却看不见她思念家乡的泪水与不堪重负的孤寂。在大家眼里,她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孩,任何想要的东西都能轻而易举地得到。而就她自己来说,此时的她并不那么幸福。路易·奥古斯特虽为人正直、善良宽厚,但性格内向,只爱摆弄锁具,两人在一起几乎没有共同语言,而玛莉渴望的是浪漫平凡的爱情,最起码是两个人可以互诉衷肠。她对这场婚姻的失望,只有她自己最明白。让她感到幸运的是,有两个重要的人先后出现在她身边,一个是奥斯卡,一个是菲尔逊。

奥斯卡是玛莉在法国的第一个朋友,也是玛莉在凡尔赛宫的依靠。刚成为太子妃的玛莉,并不了解凡尔赛宫中凶险无比的明争暗斗,她心中铭记的是作为奥地利女王的母亲对她的教诲,她期望着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出色的皇后,(虽然后来的结局并不那样尽如人意)。就在玛莉对宫中情况并不了解的时候,她的背后已经出现了一双双渴望着利用她的眼睛。

国王路易十五的三个女儿对国王的情妇狄巴利公爵夫人极度不满。狄巴利夫人本是地位低下的风尘女子,却通过各种手段嫁给了公爵,然后一步步成为国王的情人,在凡尔赛宫呼风唤雨。国王的女儿们将狄巴利夫人的事告诉了玛莉,单纯的玛莉认为国王的行为完全是不可理喻的,再加上国王的女儿们煽风点火,玛莉和狄巴利夫人之间开始了一场“意气之争”。在当时的皇宫中,如果地位高的妇女没有主动开口向地位比自己低的妇女说话,那地位低的妇女是不能与地位高的妇女谈话的。路易十五的皇后已经过世,所以玛莉太子妃就是宫中地位最高的女人。,玛莉从不向狄巴利夫人打招呼,让狄巴利夫人成为贵族妇女们的笑柄。无法忍受玛莉轻视自己的狄巴利夫人向国王哭诉,这件事惊动了奥地利外交大臣,来自祖国的压力最终还是让玛莉妥协了。

然而随着玛莉的妥协,也预示着法国皇室的沦陷开始不断加深。

路易十五去世后,路易十六登上王位,玛莉成为了法兰西的皇后。全国上下都在期盼着新的国王和王后会让人民的生活比从前好过、赋税比从前低、日子比从前安宁。当巴黎的市民看见国王游行队伍中华丽马车上端坐的美丽高贵的皇后,就像看见了从奥地利来到法国的天使,他们欢呼着,乞求着她的恩泽。而此时年仅十九岁的玛莉,沉浸在人们的赞美与凡尔赛宫奢华的享受中,逐渐忘记了自己最初的心愿。她无所顾忌地呼吸着自由的空气,不再有任何人可以约束她,因为她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后,而路易十六也对她言听计从。她使用着皇后的权利,却忘记了履行皇后的职责。

在玛莉还是太子妃时,一次悄悄溜出宫去参加的化妆舞会上,与菲尔逊相识。菲尔逊是来自瑞典到法国游学的年轻伯爵。这次的相识激起了新的命运漩涡,两人都不知他们爱情的火焰会烧伤凡尔赛表面的安宁。菲尔逊让玛莉尝到从未体味过的爱情的美好与动人,让玛莉真正感受到自己的生命存在的意义。

成为皇后的玛莉更加频繁地与菲尔逊相见,凡尔赛宫的各个角落,甚至巴黎的街头巷尾,都充斥着关于他们的流言蜚语。为了不让玛莉卷入更多的是非,菲尔逊决定率兵参加美国独立战争(当时法国支持美国并派志愿军支援)。七年后,菲尔逊再次回到法国,与玛莉的感情依旧如初。

法国民众渐渐发现,新的国王和王后并没有让他们的生活更好过,甚至比从前更加不堪,长久积累下来的不满在等待着最后的引燃。

奥斯卡不愿玛莉成为被人民怨恨的皇后,多次告诉玛莉不要太过贪图享乐,而要对人民多些关心,希望可以警醒玛莉。然而,玛莉在凡尔赛宫过着奢华的生活,只认为法国的物资是十分丰富的,从不知道宫外平民百姓连每天的面包都需要担心。

百姓不满的声音越来越强烈,有人刻意制造出“甜点事件”和“项链事件”,让玛莉皇后彻底失去了民心。她不再是人们爱戴的法兰西皇后,而成了大家口中的“赤字夫人”。

终于,法国大革命爆发,王室被推翻,路易十六带着玛莉和他们的孩纸出逃,却在瓦雷纳被国民卫兵逮捕。

1793年1月21日,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玛莉依旧被关押在监狱中。菲尔逊想要秘密救走玛莉,却遭到了玛莉的拒绝。她告诉菲尔逊,她不能丢下孩子自己逃走,到现在她也终于明白自己曾经的无知,对于这个结局她已经接受。

1793年10月16日,玛莉皇后被处死,至此结束了她跌宕起伏的一生。玛莉不是坏女人,只是一个贪图享乐的又有些傻的小女人,她不像中国的吕后、武后那样有强大的政治野心,她的愿望只是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或许是生不逢时吧,也或许她确实不适合当一个皇后,她的贪图享乐最终成为法国皇室走向灭亡的铺路石。

曾经盛开在凡尔赛的美丽鲜红的玫瑰,最后凋零在法国大革命的腥风血雨之中。

 

 

 

 

 

结束篇——

   

白玫瑰的高洁,红玫瑰的惊艳,都给过这个世界动人心魄的美。

她们虽相差甚远,但都是敢爱敢恨的女子,在短暂的生命中寻找着内心深处渴望实现的生命意义。像是晨曦中戴着露珠的玫瑰,毫无保留地绽放。即使结局令人扼腕叹息,但只要尽情绽放过,就不再有遗憾。

 

 

 

 

 

作为一个塚饭,《凡尔赛玫瑰》这种经典的具有代表性的剧是绝对不可能错过的。【奥斯卡篇】海德烈+凉斯卡、瞳德烈+光斯卡、贵德烈+光斯卡、瞳德烈+梦斯卡,这几个版本的都看过几遍,觉得把奥斯卡演绎得最传神的还是凉爷,凉风的奥斯卡是最贴近动漫原版的奥斯卡的,不管是眼神、语气、气场,都很有奥斯卡的感觉。光光的奥斯卡也很美,看着她温柔干净的笑容,确实像盛放的白玫瑰。瞳子的话,因为我是瞳子饭,所以不管是瞳斯卡还是瞳德烈,我都爱。

 

然后【玛莉篇】,看过和央&花总版的和湖老板&白羽版的。就玛莉皇后这个角色来说,确实更喜欢白羽演的。花帝确实非常美,但总觉得她把这个喜爱享乐的皇后演得太过于楚楚可怜了一点(或许这是花帝个人特色,但放在角色身上就稍微有点过了),而白羽恰到好处。(只是对剧的看法,不担心荷花粉喷。)

 

 

最后,真的很喜欢奥斯卡这朵白玫瑰。


评论

热度(381)

  1. 共24人收藏了此图片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